北京八月末的夜风,带着一点残夏的余温,吹拂在一座音乐厅外,灯影交错,人声未散。那日,苏有朋在此设了一场“B-Side限定音乐会”,说是限定,其实是他自己的生日场,九月十一日那天,他要借此与老粉们重聚,唱几首自己喜欢的、不曾大红大紫的歌。这样的安排,本该是温情脉脉的一场旧梦重温,却偏偏因为门票之事,引来了满城议论。
这场演出不同往常,模仿酒馆驻唱的“Livehouse”模式——舞台不高,观众不坐,站着,近得能看清歌者眉眼的温度。门票分两档,VIP一千五百元,可合影、可签名、可提前进场;普通票九百一十一元,只能听歌,不许靠近。苏有朋自认算是照顾粉丝,门票不多,想营造点稀缺感。却不料,稀缺的东西往往生怨。
展开剩余69%有粉丝买了普通票,心里不甘,盼着也能拍个照,留个念。若是旁人,怕是早早打个哈哈,说几句宽慰的话就罢了。谁知苏有朋脾气上来,话说得直,言道:“我是开音乐会,不是开合影会。卖艺不卖身,不爱音乐的人,别来了,省得浪费朋友情面办这场。”
此言一出,掌声有之,讥讽亦有之。有人赞他有骨气,守着音乐这点清白,不让舞台成了摆拍的背景;也有人怒其傲慢:花了近千元,却只落得远观其身,连一个近身寒暄都无,岂不是被区别对待?更有人指出,他说“卖艺不卖身”,可VIP票偏又有合影,这逻辑未免自打耳光。
我倒能明白他几分心思——年纪不轻了,好不容易办个演出,还想留点力气唱歌,若真要人人合影,怕是拍到半夜,也得如动物园里被游客围观的猴子,累到神魂俱疲。只是这世道,出来混饭,讲究一个“和气生财”。你既要收门票,又要标榜艺术纯粹,那便该一碗水端平;若真要艺术至上,索性别收钱,请大家免费听歌岂不更纯粹?
粉丝是明星的衣食父母,这是老话。你若自认是艺术家,那也得先有作品撑腰。苏有朋这些年,唱的、演的,皆是旧日余温;无新作,却要摆出高人姿态,怎不叫人失望?其实一句缓和的话,便能抚平争议;一份体恤,便能换来笑声。偏偏他执着那点“尊严”,把本就不大的音乐会,变成了场口水仗。
终究,观众花的钱,是希望听得舒心,看得自在,不是来受气的。音乐若是桥梁,就别筑成高墙。愿苏有朋能记起当年舞台上的笑容,也愿每个花钱看演出的人,都不至于带着怨气离场。毕竟,人生不易,谁都想在这世道里,多听一点真心的歌。
发布于:山西省股票配资安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