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言实与虚者,寒温气多少也。若无若有者,疾不可知也。察后与先者,知病先后也。为虚与实者,工勿失其法。若得若失者,离其法也。虚实之要,九针最妙者,为其各有所宜也。补泻之时者,与气开阖相合也。九针之名各不同形者,针穷其所当补泻也。
【原文解释】实与虚的根据,是指气至之时针下凉感与热感的多少。若有若无,是说下针后经气到来迅速而不易察觉。审察先后,是指辨别疾病变化的先后。辨别疾病的为虚为实,虚证用补法,实证用泻法。医生治病不可离开这个原则。若医生不能准确地把握,那么就会背离正确的治疗法则。虚实补泻的关键,在于巧妙地运用九针,因为九针各有不同的特点,适宜于不同的病证。针刺补泻的时间,应该与气的来去开阖相配合:气来时为开可以泻之,气去时为阖可以补之。九针的名称不同,形状也各有所异,根据治疗需要,充分发挥各自的补泻作用。
【倪师解读】岐伯说,言实和虚者,寒温气多少也,所以他跟黄帝解释,黄帝问这个虚实啊,就是用寒热来解释,热就是实,寒就是虚。
那这个寒热呢若无若有者,疾不可知也,有时候很浅。
'虚实之要,九针最妙’过去《黄帝内经》上讲的都是九针。我们现在用的针都是用毫针,我讲过都用细针。那个九针现在很少用,我们现代人已经跟古人不太一样,所以我们很少用那个针。我们这一代都是用细针,都没有用粗针了。因为这个古人跟今人不一样,古人体力用得多,肌肉很扎实,我们那个细针根本没有用。现在的人肉很松,一戳就进去了。以前的针要很粗才刺得进去,那是九针。
同时,我们有很多地方用来放血,因为冬天的时候外面天寒地冻,而病是发在北方,那你把衣服脱下来下针,他本来就有病了,这样就会更寒。有些放血在末梢上就可以把它放掉。南方气侯比较热,我们选取的针穴也不一样,所以,因时因地,会有这种选针的形状。现在我们用的最多就是我们过去所谓的风针,很细,长短而已。再加上我们的放血针,还有梅花针、梅花扣,皮肤放血,治病在皮用的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安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